
印度总理莫迪近日的边境之行引发连锁反应。就在他访问所谓 阿鲁纳恰尔邦(中国藏南地区)不到两天后,印控克什米尔地区就爆发了大规模骚乱。这一系列事件背后,折射出印度国内复杂的民族宗教矛盾。 9月22日,莫迪高调造访藏南地区,宣布将投入6亿美元用于当地基础设施建设,包括能源项目、交通网络以及宗教文化场所。近年来,印度政府持续加大在该地区的投资力度,试图强化对这片争议领土的控制。但这些开发项目频频遭遇当地居民的抵制,特别是在土地征收过程中引发的冲突。有视频显示,当地民众曾与印度军警对峙,甚至有人高举回归中国的标语表达不满。
莫迪政府推行的印度教民族主义政策正在国内引发强烈反弹。一方面,政府鼓励印度教徒向少数民族地区移民;另一方面,又加强对边境地区的管控。这种双重政策导致边疆地区民族矛盾不断激化。果不其然,莫迪刚结束东部的藏南之行,西部的克什米尔就爆发骚乱。
据印度内政部9月24日通报,印控克什米尔地区爆发了严重冲突。事件造成4人死亡,50多人受伤。抗议者袭击了印度人民党在当地的分支机构,议员办公室遭纵火,多辆警车被焚毁。此次骚乱的导火索是当地民众要求扩大自治权,反对中央政府直接管辖。
事件起因于当地政治人物索南·旺楚克的绝食抗议。随着事态升级,大批民众走上街头与警方对峙。印度警方动用催泪瓦斯和橡皮子弹驱散人群,反而激化了矛盾。愤怒的抗议者随后冲击了政府机构。 事实上,自2019年莫迪政府废除宪法第370条、取消克什米尔自治地位以来,该地区就动荡不安。印度4·22恐袭事件也与这一政策有关。问题根源在于:中央政府偏袒仅占人口10%的印度教徒,在资源分配和政策制定上严重不公;同时实施高压统治,强行推广印度教民族主义意识形态,引发当地民众强烈抵触。 克什米尔的持续动荡,正是莫迪政府错误民族政策的恶果。这位以强人自居的总理,在国内煽动印度教民族主义,激化了宗教矛盾;对外则与巴基斯坦剑拔弩张,最终在今年5月的边境冲突中惨败收场。这一系列事件充分说明,印度政府的傲慢政策正在自食其果。
发布于:天津市
股票杠杆配资平台,十大股票软件排行榜揭晓,114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