天津北方网讯:暑假期间,武清区博物馆以一场“科技赋能历史:AR文物探秘之旅”活动,为青少年打开了一扇穿越时空的文化之门。
活动依托增强现实(AR)技术,将九大珍贵文物转化为可互动的数字场景,让静默的展品“活”起来,成为连接课堂与社会的桥梁,更成为践行“让文物活起来”国家战略的生动实践。
走进武清博物馆历史沿革展厅,青少年们扫描二维码,即可开启一场虚实交融的探宝之旅。九大文物——粉彩百鹿图鹿头尊、鎏金龙首柄、霁红釉高足盘、许由巢父镜等,通过AR技术从展柜中“跃然屏上”。
利用手机或平板对准文物展柜,原本静止的器物瞬间呈现动态细节,鹿头尊的百鹿纹饰在指尖下流转,鎏金龙首柄的龙鳞随光线变化闪烁,霁红釉高足盘的釉色在虚拟场景中透出温润光泽……青少年在展厅内寻找九大文物打卡点,每完成一次AR识别,即可解锁文物简介、3D旋转观察、虚拟合影等功能。
展开剩余52%“这不是简单的特效叠加,而是基于文物高精度三维扫描和历史信息深度还原。”活动技术负责人说。每件文物的AR呈现均经过考古专家与数字工程师的反复校准,确保纹饰、色彩、形制与实物高度吻合。
“孩子本来觉得博物馆枯燥,现在追着问我‘下一个文物在哪’。”一位家长感慨。数据显示,活动开展首月,武清区博物馆的青少年参观量同比增长40%,其中80%的参与者表示“对文物历史产生了更浓兴趣”。
“文物活化不是技术堆砌,而是让历史可感知、可参与。”武清区博物馆负责人表示。未来,该馆计划将AR探秘活动拓展至更多文物,并联合学校开发“文物探秘”校本课程,真正实现“馆校协同”。
此次活动是武清区博物馆对“让文物活起来”政策的积极响应,与《国家文物局2025年工作要点》中“推动文物数字资源接入教育体系”的导向高度契合。活动设计充分考量青少年学习特点,将知识获取与游戏化机制结合,通过AR技术,博物馆突破物理空间限制,将文物数字资源转化为可互动的教学素材,为学校美育、历史教育提供了全新载体。(津云新闻记者 苑美丽 吴宏)
发布于:北京市股票杠杆配资平台,十大股票软件排行榜揭晓,114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